一、恒流充电法
恒流充电法是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
通过蓄电池充电电流I决定于蓄电池的电动势E、内电阻r和充电装置输出电压U之间的关系,即
随着充电的进行,蓄电池的电动势E是上升的,蓄电池内电阻r是下降的(不起主导作用),如果充电电源的电压不变,则充电电流将下降。为了保持充电电流恒定,必须在充电过程中提高充电电源电压或减少与蓄电池串联的电阻。
若恒流充电法的充电电流选小了,将使充电时间过长;选大了,在充电末期电流多用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恒流充电法的充电电流难以适应常规充电的全过程,因而一般采用分级恒流充电法。
二、分级恒流充电法
分级恒流充电法是按充电时间分为几个阶段逐级减小充电电流,而且要使每级充电电流均符合安培小时规则的要求。我国一般采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蓄电池允许采用较大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为了缩短充电时间,也应该在充电初期尽量选择较大的充电电流。在这个阶段,一般限制充电电流的主要原因使温升。当蓄电池电压上升到2.3~2.4伏以后,有大量气体析出,限制充电电流的主要原因将使产生气体。这时,必须改用较小的充电电流,转为第二阶段充电,直至充电结束。
第一阶段的充电电流一般为蓄电池10小时率标称容量(以C表示)的10~20%,即(0.1~0.2)C安。第二阶段的充电电流一般为第一阶段充电电流之半。表1列出了各种型号起动型铅酸蓄电池常规充电时初次充电和正常充电的充电电流值及其所需要的时间,可见,在实际使用中,各种铅蓄电池在全放电后的正常充电时间为27小时以上。充电容量应是10小时率标称容量的1.2~1.4倍,才能充足电。
在充电过程中,必须仔细观察蓄电池电解液的温度变化。当电解液温度达到45℃时,应当立即停止充电,并采取降温措施,例如用水冷却或用风扇降温,要等到电解液温度降至35℃时方可再接通充电电流继续充电。
采用分级恒流充电法的充电时间和恒流法相比可以缩短。蓄电池可以得到完全充电,在充电电流和阶段转换时机选择较好的情况下,有利于延长蓄电池寿命。
充电终止判断,定电流充电法充电终止可根据以下几个特征判断:
1、铅蓄电池电压在充电过程中不断增高,直至这一电压达到最大值(即充电终止电压),且保持三小时以上不变。充电终止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电解液比重规定标准数值的大小、充电电流值、温度以及蓄电池的内电阻等因素。各种型号的蓄电池不完全一样,同一型号的蓄电池因技术状态不同也有差异。
2、电解液比重已经达到最大值(应是本地区规定的标准数值),且保持三小时以上不变。
3、正、负极板大量而均匀地析出气体,强烈的气泡使电解液呈“沸腾”状态。
4、充入容量达到规定标准。完全放电后又充电的蓄电池,其充电容量应当为该蓄电池标称容量的1.2~1.4倍;没有完全放电的蓄电池,其充电时的充入容量也应该是它前次放电量的1.2~1.4倍。就充电容量达到规定标准而言,往往被充电工所忽视,致使蓄电池长期处于充电不足状态,这对于蓄电池寿命是不利的。